特殊中药的处理汤剂处方中有些药物不宜与药中群药同时入煎,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
1.先煎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如寒水、石膏、赤石脂、灵磁石、紫石英、白石英、海浮石、鹅管石、青礞石、花蕊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甲、鳖甲、穿山甲、水牛角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钱、商陆等,要先藏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⑧有些植物药先煎才有效,如石斛、天竺黄、藏青果、火麻仁等。
2.后下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红豆蔻、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玫瑰花、细辛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太黄、番泻叶等应后下。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煎。
3.包煎①花粉类药物,如松花粉、蒲黄;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如葶苈子、菟丝子、苏子;药物细粉,如六一散、黛蛤散等均应包煎。这些药物虽然体积小,但总表面积大,颗粒的疏水性强,浮于水面或沉于锅底,故需用纱布包好与其他药物同煎。②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如秫米、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粘糊锅底焦化,故需包煎。③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鸡血藤胶、蜂蜜、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减人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与方中群药同煎,不但使煎液黏度增大,影响其他成分的扩散,胶亦受到损失。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后,冲入汤剂中服用。
5.另煎一些贵重申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可以另煎取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6.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如牛黄、三七、廊香、羚羊角、朱砂等宜研极细粉加入汤剂中服用,或用汤剂冲服。
7.榨汁一些需取鲜汁应用的药物,如鲜生地、生藕、梨、韭菜、鲜姜、鲜白茅根等榨汁后,兑入汤剂中服用。竹沥亦不宜入煎,可兑入汤剂中服用。
丸剂
丸剂是指药物细粉或药物的提取物加入适宜的黏合剂或副料制成的球形制剂。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和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从而减弱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的患者。丸剂按不同制作的方法和赋形剂可分为以下几种。
蜜丸
为药物细粉用蜂蜜作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药丸的大小和制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上的丸),小蜜丸(即每丸在0.5克以下的丸)如“安宫牛黄丸”、“琥珀抱龙丸”、“八珍益母丸”、“人参养荣丸”等。
水蜜丸
是指药物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
水丸也叫水泛丸,是指将药物细粉用冷开水、药汁或其他液体(黄酒、醋或糖液)为黏合剂制成的小球形干燥丸剂。因其粘合剂为水溶性的,服用后易崩解吸收,显效较快。如“木香顺气丸”、“加味保和丸”等。
浓缩丸
浓缩丸又称“膏药丸”,是指将部分药物的提取液浓缩成膏与某些药物的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安神补心丸”、“舒肝止痛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