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捂秋冻”

时间: 2015-12-31 11:18 | 来源: 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 | 作者: 海洁静 | 点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入春后不要急于脱掉棉衣,入秋时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于是,即使下了雨、即使是温度骤降,只要时间显示还在初秋,这部分“听话”的人便咬牙顶住,绝不加衣!然而到目前为止,我所体会到的“春捂秋冻”带给我的好处是……我的门诊量增加了!而且,几乎每个因秋冻”感冒生病的人,都会无辜的说不是“春捂秋冻”吗?“春捂秋冻”到底正不正确,我们的问题又到底出在哪里呢?

初春时候乍暖还寒,气温波动大,有句俗语形容春季非常有趣和贴切“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时如果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没有了防寒衣物,已经适应了一冬暖暖的棉衣的身体,很难“独立”应付这突来的降温,受凉感冒自然来了。也就是说“春捂”是一种对身体的保护以防身体受寒。“秋冻”则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加上身体的锻炼,有助于耐寒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冻也是为了更冷时的不受冻。至此,不知大家是否注意,无论是“春捂”还是“秋冻”,都是在保护身体不受寒!其实,“春捂秋冻”当然是前人留下的正确的宝贵经验,说门诊量增加,并不是在否认这句话的正确性,而是这句话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下面请看看您是不是在这几类人中呢?

有寒性疾病、寒性体质的人。什么是寒性体质呢?典型症状为怕冷,还有常年手脚凉,胃肠容易胀气、拉肚子,关节发凉、怕冷,一进空调屋就会不舒服等等,寒性疾病,是身体某些部位因受寒或因长期受寒积累后引起的疾病,遇寒后也会加重,常见的如痛经,风湿/类风湿性疾病,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还有您想不到的胃炎、溃疡,甚至是很多肿瘤、癌症大多都是寒性因素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一类的人们,如果仔细体会,尤其是自身疾病/不适的部位,温度都是偏低的,也就是说,身体已经有寒气存留,如果不注意对身体的保暖,寒气还会继续积累,因此很多人在针灸时,脚底都有凉风感,这便是体内的寒气。但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身体内寒很重,反而有热的表现,如手脚心燥热、大便干结、胃喜凉食、面部痤疮、口臭口腔溃疡等等,这是因为体内热量因寒束缚而不能外散,郁结于内,也即俗称的“寒包火”,这类人治疗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出现了怕冷甚至体内往外透凉透风的感觉。

依赖空调、不经常锻炼的人。现在,除去条件艰苦的一些贫困地区,连农村家家有空调已不是稀罕事,城里的条件更不用说,冬季有集体供暖,还冷的话,打开空调,单位、私家车、公共交通基本都有供暖措施。夏日炎炎,空调也可以让自己时刻处在凉爽的环境,甚至有些人一天内只有很短的时间真正在自然之中,基本到了除了天气预报能够提醒自己现在是什么季节之外,自己基本没有太多的切实体会,如果这些人再不通过适当的运动调动机体的调节能力,长久下来身体就像一只养尊处优的小懒猫,见到老鼠也无需追赶,反正主人总会喂我的。记得导师张克镇先生说过多年前的一个故事,一次在他给一位农民伯伯看病时,并没有像对待以往城里的病人那样交待要锻炼、要注意保暖等类似方面的注意事项,身边的一位学生还好意提醒张老师是不是忘记交待这些了,张老师却说,你看这农民伯伯肌肉结实,平日以农活为主,少不了风吹日晒,身体已经有了很好的适应和调节机制,假如同样是淋雨,上班族估计会发烧,但这位伯伯的御寒能力肯定要强很多,况且他们也不会有过度空调、不规律作息、大酒大肉等不好的生活习惯,当然也就不用多说这些了。

体弱阶段、体弱多病的人。有一项数据显示每年暖气来和停止前的那半个月,医院不仅呼吸系统的门诊量增加,心脑血管发病以及其他一些较重疾病加重和死亡率也在增加,而我门诊中的经验也显示,不管是什么疾病,如果感冒受凉,都会有加重或者反复。体弱多病的人,体内气血循环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会加重循环不畅,从而加重疾病,甚至一些心脑血管基础较差的人,正是因为寒冷刺激导致的血管痉挛而发病甚至丧命。对于平日自感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在体弱阶段,如心情极度低落、女性的月经期、产后、疾病的恢复期、劳累等等,此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如果不注意,寒邪则乘虚而入。一位年轻妈妈,每次感冒,都会泌尿系统问题,一位痛经的姑娘只要一大意不注意经前保暖,月经期必疼痛加重。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姐姐,治疗效果一直不错,但不小心的一次感冒,我们开玩笑说“又回到了解放前”,又经过了半个多月,患者的脉和状态才开始恢复。

    我经常跟患者半开玩笑的说“人比人,气死人,不要随便和别人比”,有时候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中,身体受到的影响却不一样,我们应该关注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了解哪些因素我们需要注意避免,而不是执拗于“为什么同样的空调屋,我就是不能待”这样的问题,况且,那些自认为没有问题的人,并不一定真的就没有问题,很可能各自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临床中很多平日基本没什么问题的人,反而是问题较重的,在此我提醒大家,如果你没有作息规律、坚持锻炼、注意防寒保暖等好的生活习惯为前提,仍旧一年下来不易感冒发烧的,虽然不至于恐慌,但还是要注意了,因为这类人属于不敏感体质,对一些不利因素反应不敏锐,尤其是寒这个因素,久而久之,积聚于体内,他们不以感冒、痛经等方式外表出来,最后则以肌瘤甚至肿瘤内积而病。

    我们正处于“健康养生”兴盛的时期,然而同样的养生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有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任何时候都要以对自身状况的真实了解为前提,失于恰当的养生和治疗,往往会给人带来不好的结果。“春捂秋冻”并没有错,但还有一句“知冷知热不感冒”。我们都知道“不通则痛”,却忘了“寒性收引”,寒会导致不通,所以,只有对健康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全面了解才会真正的保障健康。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就是那些“秋冻”的人,往往却忽略了“春捂”……

上一篇:病急请勿乱投医  
下一篇:关于“治未病”

推荐内容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
京ICP备13052354号 京卫网审[2013]第1464号
北京泰济堂中医医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彰化路138号西荣阁底商A座102A 邮编:100097
Copyright(c) 2011-2014 Beijing Taijit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 欢迎向泰济堂咨询
  • 联系电话一
  • 010-88486789
  • 联系电话二
  • 010-5145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