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点评网上曾经看到过一个网友关于的评论,大概内容是他认为医生对其生活方式的正确指导的言论是废话。虽然说这样的人是少数,但也不可否认,他是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人中的一类代表,这些人往往就是想要开刀动手术,求快,以为只有进行现代医疗的器械检查、只有使用药物、动手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却忽视了疾病预防,也就是忽视了现在流行的“治未病”的重要性。
说到“治未病”,那什么才叫治未病呢?所谓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瘥防复”。意思是疾病在发生前可以进行预防,生病之后,也可以及时进行正确的干预,可以避免疾病的加重和新的其他疾病的产生,治愈之后,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关于“治未病”,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其的相关论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后历代医家也对治未病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除此,《备急千金要方》中也灌注着治未病的思想,如提出用针刺预防中风的具体方法:“惟风宜防尔,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元代朱丹溪也指出:“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提出了预防与养生的重要性。
知道了什么叫“治未病”,那日常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以及摄取的道路越来越便捷,不少人也对治未病引起的相当的重视,只是重视归重视,不一定做法就是正确的。比如现代社会常见的维生素的滥用,有些人甚至把各种维生素片当做日常的必需品来按时服用。有些人见媒体对于一些有益于身体的药物的宣传,都纷纷争相购买,冬虫夏草、西洋参等等不见得就是人人需补的,补不对就就不说,补坏了身体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对待“治未病”的理念呢。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规律生活起居,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次,重视个体化差异。人都是有个体化差异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你都是在变化的,需要进行具体化分析,具体可以请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再次,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忽视了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影响等等,比如颈椎病来说,主要病因就是长期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坐姿睡姿等,天寒或者空调下不注意局部保暖,导致局部肌肉僵硬,肌肉僵硬之后,会压迫肌肉深层的血管神经,血管受压迫,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供应出现问题,就容易出现头昏头痛之类的症状。治疗的关键首先要自己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远远比治疗更重要的。在纠正致病外因的同时,配合针灸和重要方剂来治疗,这样疾病才能真正治愈而且不复发。
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叫“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对于疾病的预防也是如此,当你意识到治未病对于你的重要性,而你也在身体力行的践行,那么就是在做正确的事,方向上看,没有错,接下来你得学会正确的做事,也就是要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等等。健康是一种投资,收益是一辈子,只要你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往前,是盈是亏,几乎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