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医患关系紧张,将医生从一个崇高的相对安稳的位置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会问“医生到底怎么了?!”而我在经历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过程后,虽不敢妄言对医学有多深的了解,但也难免形成了我对这个行业的一些看法。医患关系的背后,貌似是需要在医患的人性、道德层面的深度思考,但我认为,部分原因是这个行业本身及人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医者意也,是老师对课本上晦涩的文字以及其临床经验讲授时的启发,也是我们在学医过程中面对一些思维困惑时常用的解围法宝。但接触临床后,发现学医和做医,有着很大的不同。学医,是自我的收获,做医,是学医的目的,是自我之于他人的收获。
我本以为医学已经到了很发达的程度,但只因普通感冒便使用抗生素的例子屡见不鲜,而因滥用抗生素而变生新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曾有一位4岁的小朋友,因感冒使用抗生素后出现全身水肿,继而诊断为肾炎,于是在外院就诊时开始被用上了激素治疗,但疗效不佳。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在张院长为其分析孩子只是因为最初受寒而错用了抗生素,导致药物经肾脏代谢时出现了问题,如果当时使用祛散风寒的药物,如果出现肾脏问题时,及时认清是抗生素的原因,可能只要停止用药,疾病也不会发展至如此地步。然而,起初患儿家长能够认同,也配合治疗,但治疗过程中,症状出现波动,可从医生的角度,我们能看到患儿的身体在好转,无奈爱子心切的家长,最终选择停止我院中药治疗,继续使用激素等在我们看来并不合适的治疗。
而另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坚持治疗且效果明显,但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间歇性发热。从脉象诊断,其发热与受寒有关,虽患者最初认为自身保暖措施已经很好,回忆不起何时受凉,但并没有间断治疗,“忍受”着发热后出现的浑身酸痛。他能够理解治疗过程中难免因为一些因素致使身体状况出现波动,而就在这耐心的治疗过程中,终于在医生的细致提醒下,患者述其上班时办公桌位近门,有几日每到下午便觉身体发凉,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医生说的真的没错。于是,其上班时一方面加强保暖,即使室内也加衣带帽,另一方面找了个相对保暖的办公桌位,再配合治疗,两周之后,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直感叹“这治病的过程中,自己的行为还真是起到了主要作用啊!”
庆幸我所在的医院的治疗思路以治病求因、求本为宗旨,这个过程中我们耐心的讲解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苦口婆心的告知患者其自身之于健康的重要性,但仍有一部分人面对你这样的负责,只强调其服药治疗之后的即时效果,怀疑你在推卸责任,怀疑你的治疗水平。其实,我们并不过多的委屈于不理解的患者对我们的“冤枉”,而是不忍看患者因为一些思维上的问题,而继续受着疾病的折磨困扰。作为医生,我坚信医生并不是人类健康的保护神,只有自己对疾病和身体有了明确的认识,健康才会更加持久。
医者,助也。请医生停止掌控人类健康命运的自我膨胀,也请患者停止要么盲目听从不知辨别,要么时刻警惕疑前虑后,我们只是在健康之路上,共同配合共同扶持,探索着健康的密码。医生,只是一个助力!